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
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睡眠不足,失眠,睡眠障碍,现在已经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熟睡?
_____
睡眠对大脑功能的发育甚为重要,婴幼儿睡得甜而饱,在睡梦中整理记忆碎片,完善认知功能。上学的小朋友,睡得早睡得足,才能理解快记得牢。青春期是拔节的阶段,深睡眠多,生长激素分泌才多,体格才高大。成年人恪守良好作息,是体力、脑力快速恢复的唯一途径。
从幼到老,人们睡得越来越少,国外有人撰文发问:是不是老年人睡得浅,睡得短,成为大脑衰老的一个原因?
良好睡眠是十分珍稀的,甚至不局限于生命机体,睡眠环境、睡眠产业、睡眠生态围绕在睡眠医学周边,共同营造一个睡眠大系统。
良好的睡眠需要什么条件?
_____
一个良好睡眠的温馨画面是这样的:
睡房大小适宜,空气清新,环境静谧,不冷不热,不燥不潮,甚至无香无臭,床垫不软不硬,枕头不高不低,被子不厚不薄。晚饭吃得既不太晚,也不过饱,心中也无过喜也无惊忧。
睡前泡个脚,听听舒缓的音乐,绝不熬到子时,即关灯入眠,周围足够黑。没有辗转反侧,没有夜半惊醒,没有鼾声如雷。一眠到天亮。神志清爽,精力充沛,以全新的体魄应对全新的一天。
这种理想化的睡眠常常只存在于大多数人的理想中。现实中,我们倒时差、值夜班,体内生物钟的指针被狠狠地拨来拨去。
我们辛苦一天,舍不得就这样度过去,拽着一天的尾巴,呼朋唤友吃夜宵,抱着闪蓝光的手机、PAD、电脑追剧、打游戏,压榨睡眠,消耗元气,积攒体内垃圾。睡眠剥夺正在成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不够自律的人给自己刨的一个坑。
国外的睡眠研究显示,睡眠短缺,是优等生和学习吃力孩子的重要区别因素。限制睡眠,会让人记不住事,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还会造成面色晦暗,皮肤粗糙,眼袋泡肿。
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睡不好是疾病的征象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危害生命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最多发的失眠症,人群中有失眠经历的达45%,而慢性失眠者超过1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全体人口中超过4%,可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是夜间猝死的元凶。
一种以猝倒为特征的发作性睡病,这种过去认为少见的睡眠疾病其实并非少见,而是尚不认识。肢体不宁、梦游、夜磨牙、嗜睡、情绪抑郁……林林总总的睡眠疾患表现,给众多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困扰、痛苦和损失。
人类的各种心理和生理活动无一不受到睡眠的影响。因此,睡眠对于身心健康极为重要。
睡多久最合适?
_____
一般认为,一天中的睡眠时间:新生儿18~20小时;儿童需10~12小时;成人7~9小时;而老年人5~7小时。
在成人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长睡眠的人每天需8~10小时,短睡眠型的人,每天睡5~7小时就足够了,睡眠时间不可一概而论。
只要第二天感到精力充沛,未发现神情倦怠等现象,就说明前一天的睡眠是充分的。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意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_____
原因一:生活不规律
乘坐飞机做长途旅行,时差的改变会使睡眠节奏紊乱,个体的生物钟与生活的节奏不合拍是主要原因之一,而有的人会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
原因二:心理因素
情绪比较急躁或心理出现波动的人是比较容易患上失眠症的一类,上床时正考虑某些问题,丢不开,放不下,辗转反侧,有的人怕黑、害怕恶梦、畏惧着睡过去不会醒过来等等,都是引起睡前“过度兴奋”而妨碍入眠的重要原因。
原因三:身体疾病
各种身体疾病都可能妨碍睡眠。比如溃疡病的上腹部疼痛常于深夜发作,心绞痛也每于睡梦中发作,心力衰竭时的体位性呼吸困难等。
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睡眠或觉醒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是一个被动过程,不像人体某些活动可按人的意志,说来就来,要止则止。失眠的人常常为难以入睡而苦恼,其实很多时候,经过一些环境改善及自我调理的办法就常可得益,不妨一试。